甚麼是鑽石淨度?
淨度是指鑽石的純淨度,是主要的評級項目之一。鑽石的內含物和表面特徵就像是鑽石的“胎記”,化驗所會按這些“胎記”的本質、數量、大小、位置和明顯度來判斷鑽石品質。內含物和表面特徵越少,淨度便越高,而價值亦越高。
鑽石淨度等級
鑽石的淨度共分為六個級別︰Flawless (FL/無瑕級)、Internally Flawless (IF/內無瑕級)、Very Very Slightly Included (VVS/極輕微內含級)、Very Slightly Included (VS/輕微內含級)、Slightly Included (SI/微內含級) 和 Included (I/內含級)。影響淨度評級的主要都是鑽石的內含物,而鑽石表面的外部瑕疵對鑽石的淨度和價值影響一般不大。
- FL(無瑕級)– 10 倍放大鏡下,觀察不到任何內含物或表面特徵
- IF(內無瑕級)– 10 倍放大鏡下,觀察不到內含物,僅有專業評級人員才能看到表面特徵
- VVS1 及 VVS2(極輕微內含級)– 10倍放大鏡下,即使是專業評級人員也很難觀察到內含物。
- VS1 及 VS2(輕微內含級)– 10倍放大鏡下,可觀察到微小的內含物。
- SI1(微內含級)– 10 倍放大鏡下,可以輕易觀察到內含物。
- SI2(微內含級)– 用肉眼可仔細觀察到內含物。
- I1(內含級)– 用肉眼可明顯見到內含物,很多時更可能會影響透明度、亮光和鑽石結構
- I2 及 I3(內含級)– 用肉眼可明顯見到內含物,一般也會影響透明度、亮光和鑽石結構,Diamond Culture 不出售此級別鑽石
內含物的重要性
內含物是鑽石內部的特徵,是天然鑽石和實驗室培育鑽石形成過程中不同經歷的結果。天然鑽石和培育鑽石的內含物之間存在一些差異,對內含物的精確分析可以推算鑽石獨特的歷史和處理方法。在天然鑽石中,內含物有助於我們更了解鑽石的起源地和形成過程;在培育鑽石中,它有助於確定生長方法。最重要的是,內含物有助於區分實驗室培育鑽石和天然鑽石。
天然鑽石
天然鑽石在地幔中結晶時,內部夾雜物會在鑽石因生長過程中的結構變形而成為鑽石的一部分。淨度特性使每顆鑽石獨一無二,兩顆鑽石在同一位置具有完全相同的內含物是極不可能的。內含物如 crystal, knot, twinning wisps, natural 和 indented natural 等都是天然鑽石的證據。
Crystal 晶體 – 藏在鑽石內的礦物,是常見的內含物,呈現成不同大小及顏色。
Knot 晶結 – 觸及鑽石瓣面的另一透明鑽石晶體 。
Twinning Wisp 雙晶網 – 鑽石結晶構造時發生錯亂的中心點。
Natural 天然面 – 為了保持最大質量而在近腰部位置保留的原石表皮。
HPHT培育鑽石
在實驗室通過 HPHT 方法生長的鑽石需要使用到催化劑製成。典型的催化劑包括鐵、鎳、鈷或其他金屬。HPHT法製造的鑽石在形成過程中可能“捕獲”一定量的催化劑熔劑形成的金屬內含物。在光線反射下,這些內含物呈白色、灰色或黑色,帶有金屬光澤。內含物既可以是單獨存在的,也可以是小群的。
金屬助熔劑內含物有多種形狀,包括棒狀、不規則形狀,有些還附著裂紋。
帶有小圓形金屬晶體(左)和細針狀(右)的雲狀物。
黑色三角形生長特徵。
三角形生長特徵和毛髮狀內含物(左)及帶有一團微小點狀物的大型金屬內含物(右)。
CVD培育鑽石
CVD 方法製造鑽石的過程發生在充滿氣體混合物的真空室中。氫氣和甲烷這些氣體被微波激活,釋放的碳原子一層一層地沉積在鑽石的基底上。CVD 生長的合成鑽石不含金屬內含物。相反,它們通常含有深色石墨或其他礦物內含物,這是其獨特生長過程的結果。石墨夾雜物看起來與金屬不同,因為它們沒有金屬光澤。CVD 鑽石中的內含物以黑色的小顆粒或晶體形式出現,通常是非金剛石碳。
非鑽石碳的裂紋。
由非鑽石碳組成的不規則黑色內含物。
黑色的小顆粒雲狀物。
鑑定證書上的內含物分佈圖
絕大部分1.00克拉或以上的鑽石鑑定證書都帶有內含物分佈圖。內含物 (inclusion) 會以紅色標示,而表面特徵 (Blemish) 則以綠色標示。通常較為主要、對級別有明顯影響的特徵才會標示在圖上,它們對分辨鑽石非常有用。而較輕微的內含物很多時只會寫進評語。
IGI 鑑定證書內含物分佈圖
GIA 鑑定證書內含物分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