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驗室培育寶石常見問題
可摺疊的內容
甚麼是實驗室培育寶石?
實驗室培育寶石是指在實驗室中模仿天然條件下合成出來的寶石,在化學成分、晶體結構和外觀上都與天然寶石一致,只是它們不是在地底形成,而是在受控的實驗室環境中成長。實驗室培育寶石早於19世紀初已經誕生,但當時的技術只能生產出供工業使用的寶石質量。直至近年,技術進步讓培育寶石的品質達到珠寶級,品質媲美甚至超越天然寶石,而且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Diamond Culture 只採用高成本高品質的珠寶級實驗室培育寶石製作珠寶。
實驗室培育寶石的形成
在實驗室中,人們可以利用多種高科技方法來培育出與天然寶石物理、化學性質一致的培育寶石。以下是三種常見的技術:
🔥 火焰熔融法(Flame Fusion / Verneuil Method)
火焰熔融法是最早被發明,也是至今最普及的合成寶石技術之一。它透過高溫火焰將寶石原料粉末熔化,然後滴落到晶種或平台上,快速冷卻後形成晶體,是坊間最主流的製作方法。(Diamond Culture 不採用此方法生產的寶石)
優點:生產速度快、成本低、適合大量生產紅寶石、藍寶石等。
缺點:成品晶體常帶有彎曲色帶、氣泡等人造痕跡,質感較人工,較容易被鑑定出來。
🌡 水熱法(Hydrothermal Method)
水熱法是模仿天然寶石在地殼深處的形成過程,將寶石原料與溶劑放入密封的高壓反應釜中,透過高溫高壓條件促使晶體慢慢結晶。
原理:反應釜分為上下兩層,底部高溫區會溶解寶石原料,經由溶液流動至上層的低溫區,在晶種表面緩慢沉澱結晶。
應用:主要用於生長祖母綠、水晶等難以用其他方法製成的寶石。
特點:過程需時數星期至數月,結晶品質高,與天然寶石極為接近。
🧊 提拉法(Czochralski Method)
提拉法是一種高精度的晶體生長技術,通常應用於工業級光學材料與高品質寶石的培育。
原理:把一根小晶種棒垂直插入熔融的寶石原料中,慢慢旋轉並提拉,晶體會沿著晶種結構穩定成長。
特點:所生長出來的晶體質素高、結構穩定、透明度極佳,適合用於製作高端寶石與科技元件。
實驗室培育寶石和天然寶石有什麼分別?
形成方法
擁有相同的化學成分和物理特性,但培育寶石是於受控實驗室環境中透過模仿天然形成條件人工形成,而天然寶石則經歷數百萬年於地底深處自然形成。
稀有度
高品質實驗室培育寶石雖然生產技術要求高,但仍有可持續性;而現存於地球上的天然寶石於數百萬年前已經形成,所以比較稀少珍貴。這稀有度的分別使實驗室培育寶石的價格比相同大小與品質的天然寶石低。
內部特徵
實驗室培育寶石有其與天然寶石不同的微量元素、內含物和獨特生長模式,這些都不影響寶石外觀,卻可讓化驗所把兩類鑽石區分開來。
消費者可以怎樣分辨出實驗室培育寶石與天然寶石?
實驗室培育寶石擁有與天然寶石相同的物理、化學和外觀特性,同樣是真正的寶石。即使富經驗的珠寶家基本也不可能用肉眼把兩類寶石區分開來。
因此,要確實區分只能靠寶石化驗所使用專門的高科技儀器分辨出來,IGI 寶石鑑定證書因此亦為重要。注意的是因為寶石材質較脆弱,刻字易造成損傷風險,行業標準天然及實驗室培育寶石均不會在腰圍刻上雷射證書編號。